开宝末年,也是指宋太祖当政期间,当时青州这个地方的治理的不是很好,经常有人时不时的举报青州的官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鱼肉百姓。
当时赵匡胤也是开国皇帝,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希望自己治理下的宋朝能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于是也就想着趁这个机会,查明案子的真相的同时,可以整治一下官场,改革一下吏治。
所以就没有派大臣,而是派了自己的亲弟弟去。本以为这样能够更加顺利的办案,但是事与愿违。
赵光义到了青州以后,并没有领会哥哥的旨意,以为只是派自己来做做样子,所以也就没有当回事。于是就闭口不谈要办的案子。而是和青州的官员打的火热。整天就是吃喝玩乐。俨然把这次查案当成公费旅游了。
(宋朝妆的女子)
更过分的是,在“旅游期间”,赵光义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翩若惊鸿般的美女,然后就开始利用各种手段,逼迫女子的父母把她卖给自己。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有什么办法呢,而且对方是是钦差大臣,皇帝的亲弟弟。
不过,据说后来这名被买来的女子就是后来的贤妃邵氏。
之后,赵光义在青州的玩忽职守,搞的百姓怨声载道的事情,传到了赵匡胤的耳朵里。赵匡胤为了保住皇家的脸面,同时也为了旁敲侧击赵光义,于是就严惩了赵光义的亲信安习。
(宋朝妃子 剧照)
因此事,赵光义对赵匡胤也出现了不满情绪。
此事之后,过了一段时间,赵光义就被派到开封当开封府尹了。在开封这段时间,赵光义已经受封为晋王,所以行事非常高调,而且很讲究排场,同时也一直在广交各种英雄豪杰,和各路官员大臣。一直在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
我们都知道,古代君王最忌讳的就是手下人有军事势力。所以赵匡胤在登基不久之后,就“杯酒释兵权”了,而且地方军队也是必须要有皇帝的旨意才可以调动。
(杯酒释兵权图片)
可是赵光义却胆大包天到自己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有史料记载说是,赵光义是在身边宦官的怂恿下,才把一些好材料用来打造兵器了。所以最后赵匡胤知道后,就下令把赵光义身边的宦官处死了。
二、暴毙原因的扑朔迷离
当时赵匡胤召见了赵光义,然后就在赵匡胤的寝宫,两个人开始了喝酒聊天的模式,同时也命令其他人退下。
关于为什么在这晚召见了赵光义,在文莹写的《湘山野录》有记载。书上说,当赵匡胤还没当皇上的时候,有一次遇见了一个道士,当时预测到了赵匡胤能当上皇帝,但是赵匡胤并没有信以为真,等到自己真的当了皇上,就想起来了这个道士,就一直派人寻找。但是一直找不到。
(湘山野录封面图)
直到过了16年,到了开宝八年的时候,赵匡胤在外出的时候,就又遇到了这个道士,然后就把他请回宫里,盛情招待。
期间,赵匡胤问他,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道士回答说,在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陛下可以多活12年,但是如果天气阴天,乌云满布的话,陛下要另作安排。
到了十月二十日夜里,赵匡胤开始看天气晴朗,但是没一会就天气骤变,疾风怒号,阴霾四起,大雪纷纷。赵匡胤就大惊,然后召见了晋王,两个人开始喝酒聊天了。
然后,两个人喝多了,看大殿外边雪太多,然后就拿起来斧子铲雪,赵匡胤给赵光义说“好做,好做”,然后就睡着了,而赵光义看兄长喝多了,就留宿在宫中了。第二天起来,赵匡胤就驾崩了。
(赵匡胤和赵光义喝酒时的影子)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关于赵匡胤死因的是,日本学者荒木敏,在研究中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提出了赵匡胤是因为,嗜酒如命,过度饮酒,导致猝死的。
实际提出赵匡胤这个死因,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赵匡胤在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就对别人说过“酒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而且赵匡胤有着长期的军旅生涯,各种记载也确实都有说赵匡胤比较爱饮酒。
三、暴毙之后的离奇事件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赵匡胤死后发生的各种情况。
(赵匡胤剧照)
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死的时候快天亮了,宋皇后发现后,就赶快派侍卫王继隆去召见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德芳。
但是这个侍卫却没有去通知秦王,而是私自做主去告诉晋王赵光义了,而且在侍卫到了门口的时候,看到了医官贾德玄,于是就诧异的问医官,你为什么在这里?
医官答说“晋王身体不舒服,派人召见我来给晋王看病,然后我出门,却看不到人,反复了三次,我怕晋王真的身体有问题,就赶紧过来了”。
(涑水纪闻书图片)
然后两个人就一起敲开了门,告诉了晋王皇帝驾崩的事情,让晋王赶快去宫里。然后晋王比较犹豫,还是侍卫王继隆提醒他,如果不快做决定,皇帝之位就是别人的了。然后晋王才反应过来,加紧去了宫里。
到了宫里之后,皇后一看不是儿子来了,而是晋王来了,先是惊慌,然后没有办法,就只能认可晋王为皇帝了。然后晋王就开始痛哭皇帝哥哥的去世。
正史《续资治通鉴长篇》,也有关于赵匡胤的死亡,基本和司马光写的一样,只是涉及到具体的人的名字有一些出入。还有其他的一些书籍,记载了一些神话,表示有天神曾经给赵匡胤表示过,晋王有仁义之心。
(续资治通鉴长编书)
还有《建隆遗事》记载,赵匡胤去世前一天,派人把把宰相和其他官员召集来,说自己身体不好,需要交代一些重要的事,然后却没有说到,皇位继承的事情,然后官员们就提醒赵匡胤,应该要立储君。
建议可以在自己的儿子中选择一个作为太子,但是赵匡胤却说,之前他的母亲说,后周朝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继承人太小了,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
《宋史 杜太后传》也收录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当时赵匡胤的母亲,快死了,就让赵匡胤留下誓约,等赵匡胤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并写于纸上,放入金匮之中。历史上叫做“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图片)
四、暴毙前因后果的推测
以上就是,关于赵匡胤死亡的一些记载,有野史也有正史。我们都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从赵光义来看,不管是自己去青州查案,还是在开封的所作所为,都已经让两兄弟产生了间隙。
尤其是在开封的时候,赵光义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甚至打造起来了自己的军用物资,虽然最后说是宦官怂恿,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你说只是宦官怂恿,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赵匡胤和赵光义 剧照)
要知道“杯酒释兵权“,全都是有战功的大臣,都被夺了军权。赵光义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私造军需是大罪,可他还是做了。
文莹写的《湘山野录》神话色彩太过浓厚,而且之前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是天子,经常自导自演一下这样的事件,还让史官记载,不足为信。
然后说赵匡胤是喝酒猝死,虽然说有这个可能,但是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之后,有一次喝酒失态之后,就有所收敛了。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百分百排除这个可能,但是在古代,喝酒猝死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何况是皇帝,也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宋太宗赵光义)
然后有的说,当时晋王在宫中,有的说没有。先说如果在宫中,第二天起来发现皇帝死了,然后就在灵前即位了,还让人一一瞻仰,尸体好像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没有其他的任何记载了,这也太蹊跷了,很难不让人怀疑,赵匡胤的死和晋王有关。
如果说没有在宫中,皇后让侍卫去召见秦王,但是他却去找了晋王。一个小小的侍卫,在涉及到皇位继承的事情上,怎么敢自作主张呢?只有一个解释,这个人已经被晋王收买了。
再说杜太后要求把皇位传给晋王,这个也不可能,赵匡胤和晋王就差12岁,而且当时的赵匡胤身体倍棒,并没有什么疾病,等到赵匡胤死了,儿子都已经张大了。
而且太后要求哥哥把皇位传给弟弟,这个在古代也实在说不过去。不管从逻辑上,还是伦理上都说不通。
(赵匡胤家庭关系图)
所以综上所述,赵匡胤的死,不论如何分析,大概率都是和赵光义脱不了关系,很大可能就是赵光义所为。而后来的史书,也大概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皇帝的合法性,让人杜撰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赵匡胤之死与疑点重重的“金匮之盟”[OL].澎湃,2021-08-24
王瑞来.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J]. 文史知识, 200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