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獎賞:升遷、加薪、讚美、他人的關注,這些愉快的事件會推動我們行動。負向反應:失敗、拒絕、冷漠,或來自他人的打擊與否定。不管我們得到多少正面獎勵,如果負面反應造成的情緒影響更為強烈,還是會讓人漸漸失去動力。
這也跟身體上的疲憊或是內心的焦慮有關係。尹洪均引用法國精神科醫師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Christophe André的話說:「缺乏行動是自尊心低落者的典型特徵。他們常想:『如果情況不同就好了,我就會去做。』然而,這種負面傾向與倦怠,反而因另一種信念而加強——『幸好我沒有行動,反正也不會成功。』於是,無所作為、負面態度與逃避傾向相互強化,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很多人會認為,只有擺脫了負面態度和逃避心態之後,才能重新開始。他們認為必須修正過去的經驗,才能改變現在。」但尹洪均認為,真正的問題是「過度思考」。
「這會讓大腦很累,進而產生負面想法。」因此,他建議直接採取行動。「在認定自己注定失敗以前,先朝你的目標走幾步路。別想太多而是直接行動,不要等待動機從天而降。」
繼續閱讀獨處、每天一句自我肯定……, 5個建立自信的關鍵方法!Dominique Elissa是一位模特兒,擁有著陽光燦爛般的微笑,她永遠看起來自信滿滿、容光煥發。
By Marie Bladt和Yvonne Wang3. 拖延和逃避要根除壞習慣,就要接受改變。「如果你想找回自尊,就要把力氣用在改造自己的未來,而不是一直分析過去。擺脫迴避、拖延改變的習慣,替自己設定新目標。」
對此,尹洪均提出3個解決辦法:
把你的心放在第一位:改變的推手是你自己,改變的目標也是你自己。我們花太多時間與他人比較、爭論或感到內疚。從關照自己的心開始。找出讓你最不舒服的地方,並思考如何治癒它、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並持之以恆:每件事一開始都令人興奮和愉快,但隨著時間推移,就變得不那麼有趣了。在你重拾自尊的路途中,你也會碰到停滯期,但不要停下來,也不要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