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17系列的发布,关于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协议支持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新机型全系兼容100W通用PPS协议,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小米充电器或其他品牌的充电器进行疾速充电,通用性大幅提升。这不仅是小米在充电技术上的又一次尝试,也可能预示着国产手机厂商在快充协议开放性上的一个重要转变。
PPS技术的核心优势:更灵活的充电体验
PPS并非一项独立的协议,而是USB PD(Power Delivery)3.0标准中的一项重要特性。其核心在于“可编程”特性,相比于PD3.0之前的固定电压档位,PPS技术能够提供更灵活的电压输出。这得益于其可以动态调整输出电压的能力(一般在3.3V到11V之间),以更好地匹配手机电池的电压需求。在没有PPS的充电过程中,手机就像在快餐店点餐,充电器只能提供固定的功率档位,而PPS则像是增加了“加一两”的选择,允许充电器和手机之间更频繁地协商充电功率,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充电。
PPS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在传统的PD充电中,如果充电器提供的电压高于电池电压,手机内部就需要进行降压升流操作,这会产生热量,降低充电效率。PPS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微调输出电压,减少了手机内部的电压转换,从而降低发热,提升充电速度。尽管如此,PPS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电池本身的内阻、线材规格、以及手机的充电策略都会影响最终的充电效果。例如,即使支持100W PPS的小米17 Pro Max,在实际测试中也可能出现“十秒真男人”的现象,这与线材、充电策略以及电池的内部发热有关。
小米的开放之举:意义与挑战并存
小米17系列支持高功率PPS协议,无疑是迈出了开放充电协议的重要一步。它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使得用户在使用第三方高规格充电器时,也能获得接近原厂充电器的充电速度。考虑到笔记本电脑厂商通常支持PPS协议,这意味着未来用户出门或出差时,可能只需携带笔记本充电器,即可同时为手机提供快速充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PPS就能带来“突飞猛进”的充电速度提升。影响充电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线材质量、手机的充电策略、以及电池的内阻等。因此,用户在使用第三方充电器时,仍然需要关注实际的充电表现。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小米的这一举措,或许会推动其他国产手机厂商跟进,共同推动充电协议的开放。未来,我们对于电子设备充电的追求,将从“只带一个充电头一根线,就可以给所有设备充电”过渡到“只带一个充电头一根线,就可以给所有设备快速充电”。这其中,快充技术、通用协议、以及充电生态的构建都至关重要。随着USB-C接口的普及,以及双向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我们期待未来充电体验能够更上一层楼。你认为,在快充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厂商们应该如何平衡私有协议与开放协议之间的关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